每日一报
JS的解析流程
JavaScript 的解析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:词法分析、语法分析、语义分析、优化和代码生成。以下是每个阶段的详细说明:
词法分析
词法分析是编译器和解释器的第一个阶段,其主要任务是将源代码转换为一系列的标记(tokens)。这些标记是代码中最小的语法单位,如关键字、标识符、运算符、字面量等。
词法分析的过程
- 输入: 源代码字符串。
- 输出: 标记序列(tokens)。
- 任务: 扫描源代码,识别并提取出有意义的词法单元。
词法分析的步骤
去除空白和注释: 忽略空格、换行符和注释,因为它们对语法结构没有影响。
识别标记: 根据语言的词法规则,识别出不同类型的标记。常见的标记类型包括:
- 关键字: 如
if
,else
,while
,return
等。 - 标识符: 如 变量名 和 函数名。
- 字面量: 如 数字、字符串、布尔值。
- 运算符: 如
+
,-
,*
,/
,==
等。 - 分隔符: 如
;
,,
,(
,)
等。
- 关键字: 如
生成标记: 为每个识别出的词法单元生成一个标记,通常包含标记的类型和其在源代码中的值。
词法分析器的实现
词法分析器通常使用有限状态机(FSM)来实现。它通过状态转换来识别不同的词法单元。
示例: 解析简单的赋值语句 let x = 10;
- 输入:
let x = 10;
- 输出: 标记序列
let
(关键字)x
(标识符)=
(运算符)10
(数字字面量);
(分隔符)
语法分析(Syntax Analysis)
目标: 将源代码转换为抽象语法树(AST),以便于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。
过程:
- 输入: 词法分析器生成的标记(tokens)。
- 输出: 抽象语法树(AST)。
- 任务: 检查代码的语法结构是否符合语言的语法规则。语法分析器通过解析器(如递归下降解析器)来识别代码中的语法结构,并构建相应的 AST。
示例:
- 识别变量声明、函数定义、控制结构(如 if、for)等。
- 确保括号、花括号等符号正确匹配。
语义分析(Semantic Analysis)
目标: 确保代码的语义正确,即代码的逻辑和意义符合语言的语义规则。
过程:
- 输入: 抽象语法树(AST)。
- 输出: 经过验证和注释的 AST,或中间表示(IR)。
- 任务: 检查代码的语义正确性,包括类型检查、作用域解析、变量绑定等。语义分析器通常会在 AST 上进行遍历,检查和注释节点。
示例:
- 确保变量在使用前已声明。
- 检查类型兼容性(如不能将字符串赋值给整数变量)。
- 确保函数调用的参数和返回值类型正确。
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区别
- 语法分析关注代码的结构和形式,确保代码符合语言的语法规则。
- 语义分析关注代码的逻辑和意义,确保代码的行为符合语言的语义规则。
在编译器的实现中,语法分析通常在语义分析之前进行,因为语义分析需要依赖于语法分析生成的 AST。